唐青又补充道:“青铜作为连接与结构材料,可能是内在的支撑结构。
例如,制作一个精巧的青铜骨架,再在其上包贴金片、镶嵌玉片。
青铜提供了结构强度,金玉则赋予了其华美的外表。
这只黄金玉雁大楷就是这样做起来的。”
古先生见唐青介绍完说道:“唐青对黄金玉雁介绍的很完整,我就再没有过的补充。
不过此件黄金珍玉雁,在历史上绝非简单的工艺品。
它的背后应该承载着深厚的时代精神,还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。”
“黄金珍玉雁应该成了当时权力与财富的顶级象征。
在春秋这个礼乐制度开始“崩坏”,但影响犹存的时期。
使用黄金与和田玉这两种来自远方的珍贵材料。
是诸侯、卿大夫彰显其超越礼制约束的巨大财富和世俗权力的极端体现。
它宣示着:“我的力量,足以汇聚天下的至宝。”。”
“在春秋时期,人们的丧葬观念更加复杂,希望将生前的荣华富贵带入地下。
这只“雁”可能并非简单的模型,而是被赋予了在另一个世界“存在”的意义。
它或许是墓主灵魂的引导者,也就是引导灵魂飞升。
或是其地下园林中的祥瑞之物,是其死后永恒乐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是春秋时期“事死如事生”丧葬观念的升华。”
古先生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:“黄金珍玉雁的出现,还是时代精神的物化体现。
它从神性到人性,从庄严到精巧。”
“此物与商周时期主要用于祭祀、充满神秘色彩的青铜礼器相比。
这件“黄金珍玉雁”的主题是自然的、生活的,更贴近生活。
它的出现,反映了春秋时期人文精神的觉醒,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欣赏现实世界的美好。”
“它工艺上极致的繁复与精巧,正是春秋中期以后审美趣味的典型代表。
它开启了战国时代更加自由奔放、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之门。”
“黄金珍玉雁的出现,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。
这件黄金玉器物本身就是一条“物质文化交流之路”的终点。
黄金可能来自南方,玉石来自西域,工艺思想融汇了中原与各地的智慧。
它是春秋时期广阔地域间物质与文化流动的沉默见证。”
泉哥拍马屁的附和道:“还是古先生总结非常到位。
对于黄金珍玉雁的出现,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。”
【哈哈,泉哥这马屁拍的没有一点技术含量。】
【别人泉哥说的对,唐青是对黄金珍玉雁的材料和工艺做了一个介绍。
而古先生更是对历史和当时人文的影响做了一个总结。】
【黄金珍玉雁这样的精美的文物,能够出现在春秋时期,确实有着不小的历史意义。】
古先生笑着提醒道:“各位,我还有一句话没说完。
就是这只黄金珍玉雁的出现,不太可能是单一形态的摆设。
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组合,模拟真实的水禽生态。”
“你们看此雁身体平直,颈部微曲,仿佛在水池中悠然划行。
底下有鎏金青铜制成的波浪形底座,代表“水银为池”。”
““倾水银为池,黄金珍玉为凫雁!”这句话,应该就是体现在这里。
此雁的形态,在古代被称为游弋之雁。”
“古人用玉铺地,模拟水银为池。
而黄金珍玉雁则是在里面游的水禽,这就是真实的模拟凫雁在水中游。”